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事业单位 *** 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 *** 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
(4)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领取事业单位考试资料
(5)岗位所需的学历、专业或技能条件;
(6)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7)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年龄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毕业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超过45周岁,博士研究生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超过50周岁。
符合下列学历(职称)条件之一:
(1)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专业符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
(2)我市急需紧缺专业的“双一流”建设院校或学科,原“211”“985”院校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专业为用人单位急需紧缺的;
(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符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优先引进学科带头人。
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事业单位 *** 条件
谁知道《徐福东渡》作者李艳祥的简历?
李艳祥 男 ,1947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 山东龙口市人,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区生活工作50多年, 中文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自初中读书时即发表作品以来,至今已发表10多篇教学论文,在全国3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文章500多篇(首),达150多万字。有多篇文章获奖或被收入年鉴、文库、大全中。代表作是长篇历史小说《徐福东渡》,已被国家藏书馆,北京图书馆和数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予以收藏。现为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阅读学会会员。
内蒙古师范大学代码是多少?
内蒙古师范大学代码1013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内蒙古师范大学简称“内蒙古师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 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是国家及自治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自治区民族雕塑研究中心、专业艺术创作基地、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是自治区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和全国八省区蒙古族体育人才、中国北方民族音乐人才、自治区美术、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5月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54年3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院并入内蒙古师范学院;1954年8月,学院由乌兰浩特市迁至呼和浩特市;1982年,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2000年7月,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
学校历史
1952年5月5日,内蒙古师范学院成立于当时的首府乌兰浩特。
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内蒙古师范学院。
1954年7月6日,教育部同意原内蒙古师范学院与原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称为“内蒙古师范学院”。院址设在呼和浩特市,下设蒙文部和汉文部。11月24日,经自治区人民 *** 决定,将呼和浩特市第三中学改为内蒙古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55年,全部师生迁到新城南门外的新校园。
1956年,学院成立函授教育科,设汉语文、蒙语文、数学三个专业。
1958年,增设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五个专业的专科和本科,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合作试办研究生教育。
1959年,成立函授部。
1964年,学校成立附设函授大学,先后在牙克石、通辽、赤峰等地设立函授站,形成了完整的函授教育体系。
1971年,学校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2年,学校全面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6年,学校恢复函授教育。
1978年,开始正式招收研究生。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82年,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并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大学。
1983年,恢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设函授大学,学校成立干部培训部。
1984年,学校确立了“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八字校风。
2013年6月,学校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5年6月,学校加入“欧亚太平洋大学合作网”(EPU)。
2017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免费定向培养师资计划”试点高校。
2021年10月,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074人(不含合作办学),其中专任教师1292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5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2%,具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2%,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7%;有博士生导师99人、硕士生导师1014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51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61人(次)、团队11个。截至2020年3月,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7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下设27个教学机构,3个合作办学学院,4所附属学校(含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蒙古族学校);开设95个本科专业(其中蒙古语授课专业40个,师范专业23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学前教育、体育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心理学、体育教育、土地资源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地理科学
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化学、地理科学、心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
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美术学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教育技术学、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设计、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学前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运动训练、英语、汉语言文学、物理学、音乐学、心理学、历史学、美术学、体育教育、旅游管理、生物技术、新闻学、绘画、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社会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学、通信工程
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心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经济学、汉语言文学
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科学技术史、人文地理学、动物学、民俗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数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专门史、材料物理与化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土地资源管理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31个,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实验室3个。同时拥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个、自治区首批科普示范基地1个。
2020年,学校组织申报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类科研项目42个类别767项,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部委级科研项目1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83项;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20项、重大项目3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与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几个国家及80余个中国国内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 ***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被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评论已关闭!